浅谈初中生作文写作思维与选材
2020-06-19
摘要: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初中生作文的思维训练与选材教学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措施,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生作文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本文基于此对初中生作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做好初中生作文写作思维训练与选材教学的有效对策,希望对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有积极帮助。
关键词:初中作文;写作思维;选材
作文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难点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不良现象[1]。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的作文教学以及初中生的作文写作都忽视了写作的思维与选材。思维是作文的灵魂,选材是作文的血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进一步加强初中生作文写作思维与选材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作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对于作文日益重视,我国初中作文教学的水平也在稳步上升,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作文写作教学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忽视学生的写作思维训练
通常情况下来说,正确把握写作规律是搞好初中作文写作教学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有不少的教师缺乏对写作规律的正确认知,不善于引导学生去探究写作的思维,这样就从源头上为初中作文教学埋下了较大的隐患[2]。比如,有不少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过度注重初中生作文的形式和写作速度,所以在枉顾作文的基本构思和情感表达的基础上,让初中生将平时背下来的名人名言和优美词句生搬硬套到学生的作文中,这样不仅使得初中生的作文成为辞藻的堆砌,而且还使得初中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受到伤害,导致初中生不愿和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是缺乏对写作规律的正确认知的典型表现,是目前初中作文写作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应该引起相关教师的特别注意。
(二)作文选材得不到有效重视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作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深,这样就使得教师不愿意花时间认真教初中生作文选材,也使得初中生自身不愿意在作文选材上下太多功夫而“耽误”其他内容的学习[3]。因此许多语文教师利用总结的“作文套路”和“作文妙招”等提高学生的作文分数,比如不少老师让学生死记硬背“范文”,然后遇到类似作文题目的时候可以直接套用,进而避免了选材的难题,这样虽然不能保证学生获得很高的分数,但是能够保证学生拿到作文的基本分数。在这种不良方式的影响下,作文的素材被弃如敝履,使得初中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空洞乏味,这是不重视作文素材带来的不良后果,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特别重视。
(三)写作教学中的任务分配不合理
通常情况下来说,写作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在初中作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搭配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的比例,进而有效促进思维训练与选材教学,为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4]。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多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理论的讲述,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写作实践。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只是空有一套写作的理论,但是到了真正写作的时候却用不上,此外长期缺乏写作实践,导致部分学生对于写作的认知产生了偏差,错误地认为只有学好写作理论,就可以写出好的作文,这对于学生的写作学习带来了十分不良的影响。写作教学中的任务分配不合理是目前初中作文写作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会使得初中作文的写作教学脱离正确的轨道,进而产生越来越多的问题。
二、做好初中生作文写作思维训练与选材教学的对策
通过上述的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初中作文写作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初中生作文写作思维训练与选材教学:
(一)从课堂教学中牵引写作思维
写作时,只有匠心独运的写作思维,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正如德国文学家歌德所说,结构文章“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形成一个鲜活灵动的有机整体,才能写出好文章。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写作思维的关键所在,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
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写闰土就不同了。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接着作者又精细地刻画了阔别三十年后的闰土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诉说闰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抒写了“我”的感慨和希望。这样处理,完全是由它揭露当时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这一中心思想所决定的。
(二)从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何下笔如有“神”?关键在于一个“破”字,也就是把书读透了,把别人的东西消化成了自己的东西。书籍报刊是作文材料的另一个丰富源泉。像故事会,科技科幻类、历史类、童话类、天文地理类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读时注意仔细品味、吸取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从各类书籍中吸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还要注意勤做笔记,养成坚持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中学生写作选材可以将教材内容转换成写作素材,就是对课文中的人物、情境和故事直接作为素材引用到文章中来;或者将能表现人物感情、态度、评价的词语或句子,对有深刻内涵的,寄托了作者感情的事物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直接引用,厚实文章的底蕴。中学语文教材实际上是一个素材库,课文中所表现的生活、塑造的形象,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课文所描绘的山川风物、自然景观可能成为我们写作参照的对象;淡泊名利的陶渊明,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心系苍生的范仲淹,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如此丰富的内容,只要善于选取,就不会感觉写作是无米之炊。
要引导学生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名篇作为写作活用素材,如《背影》中的亲情,《羚羊木雕》中的友情,《醉翁亭记》、《岳阳楼记》中的“忧国忧民”的主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生多磨炼”的话题,都可以活用。如学完《故乡》后可仿写少年和中年闰土外貌的写法,学习文中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描写外貌的写法,写一篇人物外貌的片段作文;学完《春》后,模仿作者用多种感觉及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春风的方法,试着描写一段夏天的暴风雨。 如能提炼点化课文内容,把素材恰到好处地引进文章中赋予新的内容,一定会写出见解深刻、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课文的写作方法、技巧,学生要大胆模仿,要敢于“拿来”。如《陋室铭》的卒章显志,《爱莲说》的托物言志,《天上的街市》的联想和想象,《江城子·密州出猎》的雄奇豪放,《醉花阴》的深沉婉约,《孔乙己》的以大见小……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本。平时阅读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去关注文章的技巧、方法,学会迁移,让自己的文章有法可依,靓丽起来。
如“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清闲与旷达!”
该片段借用文本之躯,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将通过编故事的形式,把课文中没有事件,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借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文章别具特色。
一般情况下来说,阅读能够使得初中生的写作思维得到优化,同时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本文建议在初中作文写作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初中生去阅读分析文章。这就像庖丁解牛过程中对于牛的骨架走向的深入了解,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牛的骨架,才能够使得后来的解牛如行云流水般自如。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一点,并注意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科学布置课下作业,积极引导和督促初中生通过广泛的阅读,从阅读中积累素材,将教材内容转换成写作素材。
(三)提高作文选材的典型性与新颖性
做好初中生的作文选材教学除了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机会和事件,让学生充分阅读和积累之外,还应该注重作文选材方法的传授,使初中生注意作文选材的典型性和新颖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作文更加富有内涵和耳目一新[7]。首先,要引导初中生提高作文选材的典型性。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写学生学习刻苦都以"开夜车"作材料、写老师的奉献精神总是写"带病上课"、写父母的关心呵护总离不了“鬓边的银丝”,就未免太俗,没有新意。如朱自清的《背影》,同样是为了表现父爱,他选择的不是花白的头发、弯曲的脊背,而是选取父亲艰难为儿子买橘子的特写场景来表现那种无言的爱。要记住,具体的小事远胜空洞的大事,要在具体的情境当中去展现人物、推动情节、表现主题,而不是只给人物画脸谱。如鲁迅的《风筝》,为了表现少年的“我”作为长兄的蛮横专制,特写“我”无情踏破弟弟辛苦所做的风筝一段,在激烈的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同样也反衬出“我”后来忏悔的诚恳。
总之,写作是一个展现个性魅力的过程。我们要学着把生活中的那些或新鲜、或独特、或深刻、或动人的事情融入笔端,用新奇的立意、新鲜的视角、新颖的选材、全新的表达来呈现自己对于成长的感悟和对社会的认知。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作文的选材是否新颖,直接决定了作文的水平。为了杜绝初中生在应试教育下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地写作文,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变革作文的评价标准,对作文进行合理分类,那些善云创新、不落窠臼的作文应该获得高分,而那些只想“求稳”、生搬硬套的作文应该得低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引导初中生重视作文选材的新颖性。其次,语文教师还应该注意营造民主平等的作文教学课堂氛围,鼓励初中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打破作文创造的“套路”与“藩篱”,让初中生敢于写“新作文”,善于写“新作文”,真正实现“以我手写我心”的良好效果。
(四)注重培养初中生的写作兴趣
本文认为,兴趣是初中生作文教学的最好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善于培养初中生对于作文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优化初中生的写作思维和提升其选材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思维活跃、情感萌动的初中生来说,“大水漫灌”以及“填鸭教学”都不能使得初中生对于作文产生兴趣,甚至会让初中生在大量死记硬背的学习任务下对作文产生反感。教师若能够善于引导,将作文和初中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引导初中生将作文当做一个书写自我的广阔天地,这样不仅能够让初中生主动爱上作文,还能够帮助他们在写作的天地里遇到一个全新的自我。
比如,在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文化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初中生根据《苏州园林》、《记承天寺夜游》等文章的启示,深入结合自己去过的旅游景点,然后引导初中生以“祖国大好河山”写作一篇游记。这样初中生就能够把作文和自己对于旅游的美好回忆结合在一起,并借助《苏州园林》、《记承天寺夜游》等文章的思路和选材,写出一篇篇富有真情又构思巧妙的作文,这样不仅使得初中生在的写作兴趣得到培养,同时也大大提升其作文水平,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对于作文日益重视,初中作文教学的水平也在稳步上升,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作文写作教学忽视学生的写作思维训练、作文选材得不到有效重视、写作教学中的任务分配不合理,对初中生作文学习带来了不良影响。本文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初中生美文共赏总结规律与特点。理论实践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同时帮助初中生提高作文选材的典型性与新颖性,并注重培养初中生的写作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优化初中生的写作思维,提升其选材能力,促进其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武进坤.浅谈初中生作文如何选材[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4,(23):51-52.
[2] 蔡荣学,朱贤芝.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作文选材能力[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7):182-183.
[3] 卢晓.浅谈初中生作文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5):238-238.
[4]刘文颖. 立足课本提升初中生写作能力的途径[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6):21-23.
[5]李佳璐. 初中生写作思维训练研究[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9):103-104.
[6]胡莹莹. 在读写结合中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J]. 文学教育(上),2018(06):105-107.
[7]曹美芳.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写作水平[J]. 学周刊,2014(1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