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尚德实验学校

English

以“合”促读,品鉴文章之华——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合作行为强化

2020-06-19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以及合作学习方法的普遍运用,学生的合作逐渐流于形式,合作的方式单一、固化,很多学生借合作之名,行闲谈之实,这都让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本文针对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上的“伪合作”现象,详细地梳理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障碍,并提出通过以境促情、拼图法合作学习、多元评价这三条途径来强化学生的合作行为,让合作学习能够真正发挥出同伴协助的价值,使学生通过深度合作不断深化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共同提升文章品鉴力,进而提高语文阅读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行为强化

 

低年级是小学的起始阶段,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阅读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知识点混乱、学习新课文时手忙脚乱,对课文理解不透彻等等。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意识地强化小学生的合作行为,使他们在彼此的互动中看到并学习他人之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文所举案例中采取的合作学习方式,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小组合作。非正式合作并不强调每组人数的相对固定,也不强调合作的组织形式,其目的是确保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集中参与,针对不同的教学中,有更广泛的合作应用。摒弃形式单一、固化思维的分组,而充分激活所有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拓宽其知识面,切实提升对文章的品鉴能力。

一、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问题

(一)认知浅显,合作标榜形式

低段小学生在学习上不能主动选择学习新知识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不善于自觉进入感知过程,需要借助教师提供的情境创设与脚手架,例如合作学习。但是,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却因课前准备仓促而流于形式,出现了一种伪合作的现象,即表面看似热闹无比,实则并没有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讨论交流,形如一盘散沙,使得学生对文本的认知还处于比较浅显的状态。

如一位教师执教《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学习第2-5自然段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共写了哪几种黄山奇石,并画出能够让自己充分感受到黄山奇石的神奇、有趣的语句。借助课文插图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相互说一说插图上的石头的形状,并向组内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那块石头。在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感觉新奇、有趣的词句的过程中,该教师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而是将自己置身于合作学习之外。但是,有的小组内学生虽然按照老师的要去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相互之间缺乏互动,各说各的,缺少思维碰撞的火花。还有学生利用这个机会进行闲聊。两分钟后,该教师叫停合作学习,很多学生甚至还没来得及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此时,教师不是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展示合作学习的结果,而是又回到了传统的自问自答的模式上,对这四个自然段进行总结。可以看出,该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关心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思维是否得到深化和发展,只是为了让课堂显得不那么枯燥、沉闷,适当地让学生放松大脑而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以致造成了合而不“作”的尴尬局面。

(二)分组形式单一,固化思维

小组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结构,是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小学生年纪小,认知能力弱,课堂上的自控力较差,因此很多教师仅选择小组内相互讨论的对象,即小朋友身边的几个孩子分为一组,进行自由地讨论。这种无有效组织的学习,不仅达不到合理分组,也没能深入了解同学的意愿,仅依据一种固化的思维,茫然地对话交流,漫无目的地讨论,并非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而导致教学无进展。如教师未根据课堂内容,灵活分组并辅助教学,而仅单一地、仓促地、形式地分组,忽略了分组教学的真正目的。

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应该采取放养式的教学方式,而是要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合作学习的主题,立足阅读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做到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以多种形式组合,打乱再重组,运用“拼图法”合作分组,进行合作式学习,服务于课堂教学,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状态。

同时,还应该做好指导和调控的工作,确保小学生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使其学会有耐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从中分析是否能够为自己所借鉴,从而使其懂得学会倾听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同时也是一种开阔自己视野的学习方法,不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合作过程和合作目的,达到思维的碰撞,有目的的交流和互相探讨,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扩大讨论范围,产生更多的影响。

(三)评价欠佳,缺少正确引导

通常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及时地对每组内的成员表现情况进行客观地综合性评价。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笔者发现部分教师仅仅是对小组整体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了评价,并没有单独针对小组内个别学生进行点评。评价的侧重点在于合作学习的结果,忽视了学生个体在小组中的实际表现情况。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上述问题,只有语文优等生才能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中下层水平的学生成了一面背景墙。此外,教师对不同学生的评价语也应该做到评而有别,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给予引导,产生一种激励机制,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以便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例如,笔者曾观摩了《坐井观天》的同课异构两节课,分别由一位年轻的初入职的教师和一位中年教师执教。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让小学生初步体会课文所讲述的道理:人要开阔眼界,不能目光短浅,像井底之蛙一样。

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均设计了小组合作的环节,在引导学生找出青蛙与小鸟争论的焦点之后,都是重点围绕第二、三次对话为主教学的。其中,在第三次对话教学中,两位教师都事物围绕课文中的两个“笑”进行的,让学生小组合作与讨论,小鸟和青蛙笑的含义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讨论结束后,年轻教师在评价认识比较深刻、回答角度正确的学生时,说道:回答得真棒!对于认为青蛙和小鸟的“笑”的含义一样的学生,该教师则说:“你说的不对,再好好想想。”而中年教师在面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时则说:说的真不错,某某同学结合青蛙和小鸟的前两次对话的内容,充分理解了青蛙的笑是一种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笑,而小鸟的笑是一种忍俊不禁的笑,嘲笑青蛙的盲目自大,目光短浅。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给出了正确的指点:有进步,某某同学也看懂了青蛙和小鸟的笑是不同的,要是能够结合前文对话的内容,进一步说出为何不同就更好了!

以上两位老师在点评学生合作学习后的成果时,用语不同,自然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二、阅读教学如何推进低年级学生深度合作

(一)以境促情,激发认知欲望

低年级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图景和表现思想、揭示的道理,通常都难以理解。他们更容易接受真实、具体的事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所教课文,利用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静态的文字内容以动态的画面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入境生情,有助于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出他们的认知欲望。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在情境教学的条件下,学生仅仅通过听课只能掌握5%的知识,而在同伴互助的情况下,知识的掌握程度就是90%,这一数据的对比,充分彰显出合作学习的巨大魅力。故而,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设置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或问题。

比如,笔者在执教《日月潭》这一课的时候,围绕“风光秀丽”一词,借助多媒体呈现相关美景图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认知欲望:

师:都说日月潭的风光秀丽,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呢?快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使其进入到自主学习状态中。

所有学生表现积极,纷纷表示想去游玩。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日月潭的美丽风光的。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如下任务:

1.日月潭在什么地方?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

2.“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请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相应的语句,然后画出日月潭的平面简笔示意图。

3.课文向我们描绘了什么时候什么天气的景色?请用圆圈○画出关键词语。

(同时笔者相机解释:在什么地方叫做“位置”,名字是怎么来的,可以用“名字的由来”来代替。)

之后学生开始合作学习。笔者在此时并没有闲着,而是也参与到了学生的合作中去,给其提供适时的指导。在巡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基本上能够找到日月潭的位置,及其名字的由来,即前两个问题都能从顺利地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较多,在笔者的建议下,学生在组内进行分工,分成两小队,分别找出了第三自然段中向我们介绍的内容:清晨,日月潭被晨雾包围着,朦朦胧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写的是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太阳高照、清晰”写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细雨、轻纱、朦胧”几个词语点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最后,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感受,共同体会日月潭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带给我们的不同美感。

(二)拼图合作,自主能力巧提升

高效的合作学习效果是新课堂所追求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任务应该与合作的方式是相匹配的,这样更有助于构建合作型的语文课堂文化。那么什么样的合作方式才是与合作学习的任务相匹配的呢?笔者充分考虑到每个班级中的学生的天资禀赋不同,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自然不尽相同,那么对于同一个学习任务的解决方式和效果可能也会不同,而合作学习条件下,每个小组的人数不多,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去交流各自的思维,让合作学习有正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并且有更多的交流。笔者充分利用不同学生对知识的不平衡性这一现实特点,将合作学习的任务细化、重组,运用拼图法小组合作模式。引发其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意识到自己知识面上的不足,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产生合作学习的强烈意愿。这种拼图发的方式就是尽量扩大合作的对象,学生的参与面,从而在不同的小组当中得到更多的知识,以及思维的碰撞,再此回到本小组当中,这样也会使本小组的讨论进一度的深化。这样打乱的重组既可以扩大小组交流的范围,扩充孩子们的知识面,又可以深化讨论知识的深度。

    笔者在执教《狐假虎威》这则童话故事时,将全部学生分为了4个组,每组8人。采用拼图法的小组合作形式。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四个组别,直接进行随机分组。

第一次小组图示如下:

 

 

 

 

 

(图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小组,即合作对象。)

 

首先,在朗读课文的环节,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朗读的方式,每组学生通过自由读的方式将自己认为难读、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记录下本组认读的情况,并思考狐狸的特点,你是否喜欢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接下来我打乱第一次的分组,将每组中的学生打乱,分散到其他小组,让新组成的第二次小组的学生,让学生将狐狸所说的画用横线画出来并朗读,用波浪线将老虎所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来并朗读。同时要求新建成的小组学生检查好第一次组合的学生的生字的认读情况,如“你觉得哪个字难度,现在会读了吗?”要求新建成的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5自然段,并整体感知一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再次思考狐狸的特点,你是否喜欢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二次小组图示如下:

 

 

 

 

 

(图释:重新分组,每组随机交换组员,组成新的小组。)

 

最后,笔者让学生恢复到第一次的小组中。笔者去掉生字拼音,出示本课中的词语卡片,如狐假虎威、茂密、扑过去、半信半疑……要求第一次4个小组的学生进行比赛,抢读卡片上的新词。不一会功夫,所有学生都将字音读得非常准确了。这种拼图法的小组合作学习,朗读教学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从难句的读通到段落的读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小学生阅读全文的难度,还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方法,并且从同质性的分组到异质性的分组再次回到同质性的分组,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能进行同安之间的相互指导,起到促进和提升的作用。

 

第三次小组图示如下:

 

 

 

 

 

 

(图释:小组成员回到第一次的分组中。)

 

然后,通过精读课的讲解,学生理解了“虎之威”,“狐之猾”,明白了到底是“谁之威”,对于“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意思的理解也水到渠成。在最后,笔者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学完本课,我们知道了狐狸原来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才吓跑百兽的,最后就连身为百兽之王的老虎也被狐狸的“威风”吓到了。那么,大家喜不喜欢这只狐假虎威的狐狸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小组1:我不喜欢狐狸,因为狐狸是靠耍花招这种小伎俩来逃避老虎的追杀的,它本来是打不过老虎的。

小组2:我也不喜欢狐狸,因为它最会骗人,太狡猾了。

……

对于学生的回答,笔者感到非常欣慰,因为这表示他们理解了狐假虎威的含义,理解了课文传递的道理。此时,有另外的种声音传入耳中:

小组3: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在百兽之王老虎的面前都不害怕,能够做到从容淡定。

小组4:我喜欢狐狸,因为它通过自己的智慧,借助百兽之王的威风,来保护自己,让其他动物都害怕自己。

课程进行到这里,回到最初分配的四个小组的学生竟然围绕着“是否喜欢狐狸”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笔者便将探究的决定权交给学生。

师:(面带笑容问小组3和4)刚才很多同学都说不喜欢狐狸,认为它很狡猾,总是骗人,你却为什么喜欢狐狸呢?

小组3:因为它连最厉害的老虎都能蒙骗过去,我觉得狐狸非常聪明,我认为人也应该向狐狸一样聪明。

小组4: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站在狐狸的角度来看,它是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摆脱危险和困境,也有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处境,必要的时候可以像狐狸一样依靠自己的智慧去战胜对方,但是绝不能像狐狸一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

在课堂的即将结束的时候,笔者顺势提及之前拼图法合作学习中讨论的一个问题,没想到却引发了学生不一样的思维,四个小组的的学生都积极地发表了自己对狐狸的看法。面对不同的声音,笔者组织他们再次进行合作学习,深入讨论喜欢或不喜欢狐狸的理由。尤其值得欣慰的是,各组的的学生都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并与其他组学生展开讨论,思维得到了拓展,交流了想法。所有的学生在互动与合作交流中,进一步深化了对“狐假虎威”一词的理解,同时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应该运用智慧战胜对方。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合作学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学过程,而拼图法的合作交流方式更能帮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不同思维的碰撞,产生更多绚丽夺目的火花,给我们和孩子本身带来意外的惊喜。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某种条件下学生的思维和想法是会发生变化的。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小组合作教学,合理地预设符合不同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我发展,共同进步。

(三)多元评价,鼓励个性发展

新课程改革不断向课堂教学的深处延伸,合作学习也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迫使小学语文教师变革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创新评价方式,实施多元化评价,在评价整个小组的同时,注重对组内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以更好地适应学生不断追求多元化发展的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成长。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大禹治水》这一课时的片断:围绕“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治水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步步引导,逐步促使学生展开合作学习。

师:大家读完课文第一小节,是否明白了大禹治水的原因呢?

学生自由交流:洪水猛兽,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苦。

师:没错,同学们总结的很正确,都是洪水惹的祸!(出示洪水泛滥的视频)然后问:同学们,从这涛涛的洪水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1:我看到了大片的农田被洪水淹没,房租倒塌,老百姓无家可归。

2:我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

3:我好像听到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子在抱着一颗大树,极力地呼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

师:同学们都非常富有想象力,通过视频体会到了泛滥的洪水给人们的生活造成的灾难。相信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大禹要治水了吧?请一位同学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4:因为洪水使人们痛苦,所以要治水。

师:这水到底该不该治,由谁来治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阅读第二自然段,讨论一下;谁?怎么治水?是否该治水?结果如何?

小组1:(生1代表):应该要治水,不然老百姓要一直收到洪水的侵袭。鲧通过采用天上偷来的土来堵塞洪水,这样来挡住水,但并没有成功。

师:要治水的想法,你讲得非常清楚,了解到治水的根本原因,明白只有治理洪水,才能不受洪水的危害。你能进一步概括出他治理洪水的方法吗?

2:(生2代表):我认为不该治理洪水,我们可以躲避开,治理还会伤害自己的性命,很不值得。文章中鲧通过采用筑坝挡水的方法,没有击退洪水。可是,我们组有人认为不该治理洪水。

师:你很有自己的想法,联系到当时的情况,替鲧考虑,可是如果不治理?会不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呢?你可以从这个角度再来想想看看。对于事情的经过和结果,你概括的非常简洁,语言精练准确,值得我们学习。

师:生2你们组员的意见还不够统一,你能不能来帮帮他呢?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生3代表):要治水,这是保护大家的关键,只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百姓才会生活幸福。鲧通过采用筑坝挡水的方法,虽然没有击退洪水,但他在尝试,而且从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他并没有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放弃,而是继续坚持治水,即使没有治理成果,他还让他的子孙后代坚持治水,做他认为该做的事情。

师:你回答的有理有据,指出自己的观点,并找到文章内容证明,还进一步挖掘了他做这件事的内在,做出了深刻的分析,值得我们向他学习。

 

:(笔者肯定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并让他们对自己的组员在朗读和思考问题的表现进行互评,学生们的积极性逐渐高涨。)

师:鲧没有治好水,那么谁会继续去治水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并说一说。

小组默读,然后组内讨论:

1:通过文中的一些数字可以看出大禹治水很着急,如“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2:我从文中能够读出大禹是个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人。

师:生1这位同学非常细心,能够从不起眼数字中读出文章的精妙之处。

师:那么大禹是如何治水的呢?让我们从第四段中寻找答案。

……

以上教学片断中,笔者在教学过程全程参与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并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评价,还组织学生在组内进行互评,让评价主体多元化。同时,笔者还注意对组内个别认真思考、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评价,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彰显其个性化特征。

三、结语

合作是一种联合行动方式,合作学习则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性的新型教学方法,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需要这种教学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学生的合作行为,使其产生强烈的合作意愿,培养其协作互助精神,树立求同存异思维,整体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廖瑞东.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J].学周刊,2019(28):71.

[2]段立鑫.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及策略[N].山西科技报,2019-09-12(A06).

[3]张莉娜,马国平,马瑛.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42.

[4]郝万康.信息技术条件下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19(23):76-77.

[5]孙苗.“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优化[J].小学教学研究,2018(31):44-46.

  钱雨薇




微信扫一扫

获得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