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信——我心中理想的父母
2014-11-24
尊敬的各位家长:
从事三十多年教育的我,遇到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家长,恕我直言,很多孩子是毁在了家长手中,毁在了所谓的父爱与母爱之中,只不过是很少有校长能直言相告。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父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决定孩子性格养成的比例很大。那么,我心中理想的父母应具备那些特征呢?
一、父母应该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父母应该永远保持年轻的心境,懂得把童心童年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的成长。
三、父母应该配合学校老师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绝不护短,尽可能理解学校和老师,在孩子心中树立起教师的形象地位,从而通过教师积极影响孩子。当遇到师德有问题和职业操守有问题的老师时,尽可能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而是在第一时间与教师本人和学校进行沟通。
四、父母应该是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具有理性和智慧的父母。在家庭里建立起学习的生活方式和反思的家庭文化,不用情绪化的方式表达和解决问题。
五、父母不要只看重孩子的分数,应该是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特长。例如:孩子的作文先别顾着纠正错别字,注重作文的意境才是根本。
六、父母是永不对孩子失望的,要学会欣赏,学会激励表扬,学会和孩子一起努力和成长。
七、父母应该和老师密切配合,用智慧构建孩子的心灵,让孩子认识自己,不断追问到底——我是谁?从求知规划到自我定位;从面对逆境到自我成长;从开发潜能到至正至善;从心灵跃升到密契合一。
八、父母要以形观骨,以骨观德,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品行,为他(她)人生的各阶段提供建议,成为他(她)幸福人生的守护者。 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精髓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因外壳磨损而丢失。”这个精华,就是人内在精神状态。俗话又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这个岩石,就是人外在的骨骼。一个人的精神状态,都集中表现在两只眼睛上,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与否,都集中呈现在面部,要永远铭记名联“耕读传家久,读书济世长”,才能成就风采卓然的翩翩少年,培养真正的绅士淑女。
九、父母要鼓励孩子立志,立志是一个孩子做人的开始,立志是一个人幸福的开端,没有志向的人和有志向的人绝对不一样,不仅是思想上的不一样,而且也是事实上的不一样。《礼记》中说“君子庄敬日强”,诸葛亮讲“志当存高远”,宋文帝认为做人应“慨然立志”,王夫之讲“传家一卷书,惟在汝立志”……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做人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志图强,也就是要使自己振作起来,抖擞精神,给自己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很多人并不是智力不如人、意志不如人、条件不如人,然而,很多年过去后,他还是不如人,这主要是因为他没有确立远大的志向。
曾国藩说“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我读过《傅雷家书》、《朱子家训》、《颜氏家训》、《曾子家训》、诸葛亮的《出师表》和《诫子书》等,但我最推崇的是曾国藩的修身持家之道。“慎独则心安”,当一个人游离于组织和集体之外时,仍能一如既往地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求得心灵安静宁谧和修养的浸润升华;“主敬则身强”,以敬教人是孔子思想的重要部分,对内守静至纯,对外恭谨严肃是敬的功夫,是身体强健的保障;“求仁则人悦”,每个人都是得天理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如果只知自私自利,不知为他人着想,则违背天理之德。只有做到仁,才能受到拥戴和信任;“习劳则神钦”,这是说耐得住辛苦,习惯劳作的人,连神仙都钦敬。古人说业精于勤、荒于嬉,一勤天下无难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若为自己着想,则一定要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努力学习和实践,才可以动心韧性,长于才识,增益其所不能。
尊敬的各位家长,非常感谢你们相信尚德,信任我,把孩子送到尚德求学。我从教三十多年,可以无愧地说始终热爱着教育。我创办尚德,真心希望每个孩子都有幸福的人生,更有决心把尚德办成中国名校、世界名校。我每天都盼着孩子有收获,也在不断反省我们的过失。我希望家长批评指责,甚至抱怨尚德,这是对尚德的爱,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必须心静下来,在“勤俭敬恕”的内涵上下功夫,从孩子立志开始,以身作则、保持清醒,让“忠诚勤奋、谨言慎行”溶入尚德人的血液中。管子曰:“斗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人手概之。”概是刮平的意思,物及必反是普天之道,古有明训:“富不过三代”,让我们引以为戒,共同营造尚德孩子成长的春天,使尚德的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和严格的约束,真正实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姜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