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尚德实验学校

English

教师感悟篇:让爱化作春雨,滋润学生心田

2013-01-28

 

当今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书海里充斥着各种技巧、指南、大全一类的教育秘笈。从家庭到学校,我们仿佛已经进入了一个教育“技巧崇拜”的时代。也有很多和我一样年轻的班主任常用“你们班的学生是怎样教育出来的”的问题和我探讨,回味着和我们班从组班到现在一路走来的将近三年的历程,我颇有体会,其实教育的本质是爱。所以我今天选择了“让爱化作春雨,滋润学生心田”的话题和大家进行交流。

如今,掌握了很多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的班主任在我看来存在着一种危险,那就是把自己的角色“职业化”。没有爱做基础的教育缺乏了心灵的沟通,任何技巧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我觉得孩子们第一需要的是教师的爱,尤其是班主任的爱,第二需要的才是教师的教育教学。

成立一个新的班集体,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使他们认为班级是个温馨的大家庭,同学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老师就是班级的大家长。 要让班级充满盈盈爱意,必须建立爱的网络。

•  用浓浓爱心建立和谐班集体

(一)家访扬起爱的前奏

在尚德,家访是每位班主任的必修课,我认为,接到一个新班后的第一次家访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班主任在家长和学生面前的第一次亮相,也是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建立的第一印象。对于班主任来说, 家庭是孩子的“根”,孩子的一切是从那里产生的,是从那里熏陶出来的。只有在那里,孩子的“本性”才会显露出来。第一次家访应以观察和倾听为主,借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及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根据学生父母的描述和学生个人行为,对学生的个性可以进行合理的猜测,开学前就能对孩子的教育进行安排。比如看到在家生活懒散、房间整理不干净的孩子,要提防他的生活和学习没有条理,在开学伊始,可以让他管理班级的图书,鼓励他做事有条理;一个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所有困难都被家长代为克服的学生可能会意志力薄弱,所以开学伊始,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其意志力的培养。第一次家访,班主任应避免对学生及其家庭进行评价,让孩子感受到一个和蔼、亲切的班主任,是他喜欢班级、顺利融入班级的前提。

(二)活动中建立爱的纽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深刻地感受到在玩中能和孩子建立深厚的感情,建立师生间爱的纽带。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多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多参加学生的活动,和学生一起吃、一起乐、一起做游戏,完全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通过活动可以从学生无拘无束的表现中了解他们的各种才能、脾气、禀性、人际关系等等,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和学生加深了理解,情感上取得了共鸣,学生 “ 亲 ” 你这个老师,自然 “ 信 ” 你所传之 “ 道 ” 。记得刚组班时,我就精心组织班级的阳光活动,在游戏中,师生没大没小,玩作一团,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班主任、亲近班主任、喜爱班主任。学生会在游戏中忘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忘了离开家的寂寞,他们会感受到集体的欢乐,感受到班主任像妈妈和姐姐一样让他们信任和喜欢。

(三)温馨寝室是师生互爱的催化剂

过爱或过严的教育都是不恰当的,所以我一直加强对学生角色感的教育,即在课堂上是师生关系,在生活中是朋友家人的关系。我想各位班主任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教学区内因为行规管理、学习效果等问题,对学生难免情绪激动、要求苛刻。所以,深入学生寝室,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将成为师生互爱的催化剂。我给自己这样一个规定,进入学生的寝室一定要面对微笑,不谈任何学习和行规上的问题,只问学生的生活、心理感受和参与他们喜欢的话题的谈论。感谢我工作第一年住在学校,我每晚都会陪学生到他们熄灯,一方面在无形中帮他们适应和建立在寝室中的各项行规,另一方面因为有这样的聊天,我更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学生之间相处的情况等,学生也把我当作了知心好友,这个感情随着时间的积累会逐渐变得厚重,会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像对父母一样的依赖。

(四)充满爱的班级规范建设是保证

我一向认为,学生的行规培养是众众之重。所以建班伊始,我主抓的是行规建设,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轻松而有效率。以大队部的金手指评选和闪闪红星评选为载体,班级建立了一系列充满浓浓爱意的规范。首先,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我们需要共同遵守的规范。由于是学生自己建立的规则,所以他们乐于遵守;其次,通过班主任的引导,他们明白了遵守规范其实是爱班级、爱他人的表现,所以养成行为规范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成了班级中每位学生的责任。一段时间下来,班级行为规范评比在年级各班中名列前茅,学生们兴奋了,信心也增强了。这是全班同学爱班的表现,学生们在竞赛中尽到了爱班有责任,更重要的是每个同学都得到了一次爱的教育。

二、用爱进驻每个学生的心田

当师生之间充满了浓浓的信任,一个充满爱的集体已经初步形成。这时,对于班级中的各类学生应该进行一一突破,使班级的每个学生都 能感受 老师的爱。

•  用平常心爱优学生,让其成为真正品学兼优好学生。

优等生品学兼优,让老师非常省心,所以他们偶尔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往往被 “ 忽略 ” 或 “ 原谅 ” 。我在平时工作中特别注意及时矫正优等生的不良行为,因为这才是对他们真正的爱。要让他们摆平心中一杆秤,对他们的爱不偏不倚,用平常心态、平等的方式对待和处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决不因为他们成绩好而迁就、袒护;同时,多给他们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使其认识到 “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 的道理。

•  用宽容去激励犯错误的学生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误、会犯错误,这就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培养造就。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说过: " 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理,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 " 可见,在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例如我班有个学生,一次抢着去换水,结果毛手毛脚,把桶也摔碎了,水流了一地。望着他那尴尬而又惊慌的表情,原本想发火的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先表扬他热心为班级做事。听到表扬,那个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于是我又顺势指出了他的错误之处,提醒他要吸取教训,他欣然接受了。现在他成为我班 " 专职 " 换水员,从未出过差错。由此,最大限度理解、宽容学生,其实是保护了学生的尊严,给他们以自信,促使他们重新燃起上进的火花。

三、让爱成为学生一生的信念

班主任爱每个学生,这只是个开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学会爱,乐于把爱献给他人。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爱的使者。

(一)班主任的以身作则是基础

教育学生有爱,班主任首先得自己有爱。班主任要从心底里真正萌发出对学生的爱,并且要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是真正地发自真心,发于真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学生的爱不一定惊天动地,但我们可以在眼神、言语、行为中透露出爱意。有时,一个关切的眼神会传递给学生一种温暖;有时,一句温和的话语会在学生心中激起涟漪;有时,一个轻轻的动作会让学生萌生感激。班主任给学生以春风雨露般的滋润,看到班主任的以身作则,学生自然而然学会了去关爱身边的人。

(二)以高尚的境界作支撑

德国诗人黑塞说:“不谋求任何报偿的爱,体现了我们精神的最高境界。”是的,爱应该是纯净透明的,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因此,要教育学生:爱,要用高尚的境界作支撑 ! 真正的爱必须源于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境界 ! 我发现学生很喜欢看“感动小学生的 100 个故事、散文、寓言、小说”等丛书,所以我经常利用班会课、十分钟队会、中午休息时间等给学生讲述古今中外伟人的故事,组织学生不断地阅读一些名人传记。这样,学生便会逐步地提高对爱的认识,增强对爱的理解,从而净化心灵,开阔胸怀。当同学们将真正发自内心的爱献给他人时,我们的教育便成功了大半。

•  用爱来适应未来社会

教育学生开阔胸怀,同时又要让他们放眼未来。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百分之八十五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未来的社会是到处充满竞争的社会,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除了要拥有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而学会爱,便让自己具有了很高的情商,便为未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要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爱心的人。在这次的红十字会捐款活动中,我班共募得 1000 多元,我有理由相信,等我的学生有了事业之后,他们会在中国的慈善事业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不是一种技术,教育是心灵的交流,是爱的结果。当我们以爱作为班级管理的主线,给学生爱并让学生学会爱,我们的教育便会步入健康的轨道。相信用爱进行班级管理会营造纯正的班风、优良的校风,从而最终净化社会风气,相信用爱浇灌的种子会成长为对祖国建设、对未来社会发展有用的参天大树 !

尚德实验学校小学部 邓红喜

2011.3

 



 



微信扫一扫

获得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