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行规习惯养成教育案例——隋芳辉
2017-05-24
著名教育家罗杰斯曾经说过:真诚一致 + 同情理解 +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 成功的教育。对于从事教育的同仁们来说,这句话可谓家喻户晓。可要真正达到最终教育的成功,却不似这般简单,尤其是我们这个被校长成为“人才辈出,一盘散沙”的 5 班。而年级闻名的“两陈”就诞生在我们班。
初一新接手 5 班。 5 班的孩子高度标榜个性和自我,而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便是“两陈”之一———陈增旻:能言善辩、高度维护自身利益、希望得到师生们的关注和认可、聪明、开发潜力较大、不守校规校纪、成绩班级倒数一、二的印尼华裔。
接班后,我以最快的速度全面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并及时与年级主 任肖 老师商讨教育措施。不正之风如不及时更正,今后的班级该如何管理?!话说“擒贼先擒王”,“杀一儆百”,先从陈增旻开始!所以,平时的言行举止上我都会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平时的校规校纪他经常不遵守,诸如不带红领巾,不穿校服。但,每天晚自习走读回家的他总不忘主动跟老师道一声:“再见!晚安!”以此为契机,我便在日常经常给予鼓励:“你是个懂礼貌、聪明的好孩子,我喜欢懂得尊重他人,遵守校规校纪的孩子。相信,聪明的你将会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言谈中为孩子指明方向,给予鼓励和信心。
值日安排擦玻璃,我的要求很严格。在检查过程中,他不是会说上一句:“你是这个班的班主任,作好卫生还不是为了你!”班会课上,我就此问题展开分析,借用肖老师的名言:“评上四星级班级不是为我自己,而是我们整个 5 班的荣耀。班主任工作奖励不知考察这一点,更何况我们 41 个人整天生活在我们 5 班,整洁清亮的班集难道对我们的健康有害?!”
运动场上他奔走呼号,俨然一个合格的裁判,密切关注我班及对手的进球、得分情况。针对这一点,我在班级提出表扬,让班级同学慢慢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逐渐接受他。同时,也让他体会到他是班集体中的重要一员,让他体会到为班级做贡献的喜悦。
自习课上,他前后左右找话茬,我便会让他搬着椅子下来和我一起学习,他很乐意,感觉受宠若惊。时不时的他也会与我发生争吵,我坚持原则,他感觉自己不对便会找台阶下,“隋老师,我向您求和。”借此机会,我便会在班级表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伟人之所以伟大便在于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认错误并不伤及自尊,相反,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应该做的!”
课堂上,提问背诵,理解性回答,我会适当给他机会,暗示他跟其他同学一样:没有人生来是差生,关键要看个人的努力;机会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所以,刚开始他会说:“我不会。”后来,起来回答问题会脸红,到本学期末的时候,课堂上他也能主动回答问题了。本学期,陈增旻的成绩突飞猛进,大小 4 次考试,均能保持在班级 28 名左右!本次期末考试语文: 85 分;数学: 90 分;英语: 87.5 分。成绩的取得可喜可贺!
家校方面,及时与其家长沟通,表扬他的进步,让父母改变对孩子以往的看法。明白儿子原来不只是一个打架斗殴的坏孩子。孩子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家、校双方的真诚一致、同情理解、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我想,这也许便是教育的奥秘之一吧!姜校长说:教育的最大魅力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希望!我想,大爱无边,大爱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