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尚德实验学校

English

姜校长寄语尚德学子

2011-12-13

亲爱的各位同学:

在宋朝有很多人认为孔子是天生的圣人,好像孔子生下来就很完美,很伟大。事实并非如此。孔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说因为年轻的时候贫寒低贱,所以学会了很多事情。也就是说,孔子的知识、品德和能力是靠着后天慢慢培养,提升上去的。是的,每个人都不希遇家境贫寒,可这由不得选择呀!我小时候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都历历在目,刻骨铭心:拾柴拣煤渣,打猪草喂猪,喂鸡喂鸭……这些都是人的终生财富呀!在贫寒中为了生存做了许许多多事,才有了人生更全面的感悟。

今天看到你们衣食无忧,真幸福。然而使我忧虑的是,你们从小就缺少人生磨砺的机会,很难对人生产生刻骨铭心的感悟。更重要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你们,往往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人生修养普遍欠缺。

孟子说:圣人有四种,一是清高,清者为圣;二是非常负责任,任者为圣;三是非常随和,和者为圣;四是“圣之时者也”,时者为圣。“时”是指“时机”,即适当的时候。就是懂得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怎样去做。一个人一生该清高时要清高,该负责时要负责,该随和时要随和,该做事时要认真做事,这样就达到圣人的标准和境界了。

《论语》中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凭空猜测,不坚持己见,不顽固拘泥,不自我膨胀。孔子完全没有这四种毛病,所以是万世师表。同学们,你的一生要针对这四点下功夫。首先就“意”来说,每个人都有想象力,都可猜测事理。所谓我以为、我认为、想当然,指鹿为马,因此毋意太重要了。不凭空揣测,一生都要注意,不犯主观意志的错误。其次是“必”,“毋必”是指不全盘肯定,坚持一定要如何,不会在别人跟自己意见不一样时,认为自己一定是对的。一个人一生说话或判断时,要留有余地,以免后悔。人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在涉及他人时就必须要有宽容的心胸。再者是“毋固”,这个“固”是不知变通的意思。孔子的“毋固”是懂得变通,不断学习。“学则不固”。能够避免顽固执著,自己的心情也会开朗。最后是“毋我”,是指不自以为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很容易自我膨胀,稍微有一点成绩,就自以为是。这样的人太多了。孔子“毋我”就是告诫我们,不自我膨胀,加强内心修养。有道是“如心为恕”,人的一生要将心比心,为别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是涉及到别人的言论都要谨慎为之,以免盲目膨胀而否定别人,形成各种不必要的困境。

一个人一生除了要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之外,还要坚持四件事情,这也是孔子所提倡的,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出自《论语 · 述而》)意思是说:德行不好好修养,学问不好好学习,听到该做的事都不能跟着去做,自己有缺失都不能立即改正,这些都是我所担忧的啊!

同学们,我希望你们从学生时代起就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反省自己,像孔子的学生曾参那样“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把“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当做每天忧虑的问题,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你必然会立于天地之间,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也必然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祝福你们!



微信扫一扫

获得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