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代 “鲁 迅”
2013-11-01
当 代 “鲁 迅”
高三(4)韩悦
《狂人日记》说过,那时的中国,是人吃人的社会。
白色恐怖将一切质疑与批判压下,国人留下的只有唯唯诺诺的“奴性”。只有鲁迅,他是哪个时代唯一敢发牢骚的人。
“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则是昏蛋;接受者一切,欣欣然地蹩进卧室,那当然更是废物......”每每读到此处,鲁迅先生的无畏与犀利都令我拍案叫绝!剑一般凌厉的语言,瞬间将罪恶的当权者肢解到体无完肤。想来,先生倒也的确是学过医的。
这样的鲁迅我很崇敬。一个社会若没有敢发牢骚的人,怕也是极为恐怖的一件事。想来当代中国不乏这样的“勇士”,鸿儒白丁“嬉笑怒骂”,似也“皆成文章”。鲁迅先生倘能得知,也定会颇感欣慰吧!
“你错了!”铿锵有力的男中音撞入耳膜,我刚要端起茶盏的手蓦地就颤了一下。
不可思议的凝视中,一双剑眉星目赫然而入。
“一代不如一代!当今国人,我愤恨还来不及,何谈欣慰?”他刀削般的脸上满是怒容。
我浑身震了一下,只觉头脑有些发昏,“先生,真的是您吗?”
他并不答,径直在我面前的椅子上坐下,从长褂里摸出一支烟斗。
“我本还怀着几些期许,那个时代过去了人会少些劣根性,谁知,倒也是骨子里的东西,竟变本加厉了。”一丝烟雾从他嘴角飘出。
“您不满当代国人,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大家没做错什么啊?”我好生疑惑。
他抬眼,锐利的眸子放出凌厉的光。“满大街疯人,到处喊着没头脑的疯话。报刊,广播甚是网络,全是这些人的见识。倘是一只狮子,看见敌人,怒吼两声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群虾米或是螈,怒吼倒不是好兆头。”
“您不满的是当代国人的牢骚?”我突然就不明白了,“发牢骚其实没什么吧,无非是大家没打草稿的看法。还有啊,您不知道,中国现在实在存在太多可以抱怨的事了。地沟油外卖,福尔马林小黄鱼,三聚氰胺奶粉,皮鞋胶囊,瘦肉精猪肉,苏丹红辣酱,人造鸭蛋,甲醛奶糖......这些舌尖上中国的“美味”;前有“表哥”,李刚,郭美美,后有李天一,薄熙来......这些中国的风口浪尖;还有高考大规模舞弊,医生拐卖婴儿,教授论文造假,残忍地挖小孩子眼睛的,拿秤砣砸瓜农的,开推土机推村民的......这些耸人听闻之事。”
我一口气说完,鲁迅先生的眸子突然暗了。
“是的。这些耸人听闻之事。我同情无辜受害的可怜人。苦难的人。”一团烟雾缭绕在他身旁。
“难道大家对做出那些事情的人不该发牢骚吗?那么谁又去维护可怜人的利益呢?如果大家都不说话,不就是放任了恶性,纵容了罪恶吗?”我越说越激动。
“孩子,你的心思我懂。”鲁迅先生的声音柔了下来。
他缓缓地继续说道:“对于罪恶的行径,正义之人定会大发牢骚。可是牢骚之后呢?怕也只剩干燥的口舌,对于事情本身而言毫无用处。”
我迟疑着,最终说了出来:“先生请您原谅我的冒犯。可是在黑暗的旧中国,是您用深刻又犀利的言论照出了一束光明,如果不是您无畏的话语的指导,就不会有人被惊醒做出拯救中国的举动,恐怕中国还要迷茫更久。那么为什么当代的牢骚就惹您生气了呢?”
“你已经说出了原因的大半,”鲁迅先生说:“牢骚不是不可以发,但是要发就要有价值。当代的国人貌似和在那时的我一样发着牢骚,可是我们的牢骚大有着不同。你说的正义之士我不否认存在,但是我看过的大多评论,都是单单的一种跟风起哄,或有的是发泄情绪。这样的牢骚何谈价值?牢骚倘使有价值,就要求发牢骚的人有犀利独到的思考,通过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牢骚的确可以成为一种积极的引导,引导人们看到你所提出的办法而后加以实践。所以牢骚一定是为了找到办法而存在的。”
我瞬间恍然大悟,原来牢骚是有学问的。
我不好意思地说:“我和当代国人一样,本以为和先生一样去针砭时弊就能变成和先生一样的人,现在才知道,即使学着您去发牢骚,也是班门弄斧,本末倒置之举啊!我一定会让大家知道的牢骚的学问。”
鲁迅先生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我随即转身,想斟一盏茶给先生,突然满室弥漫起了浓郁的烟雾。不可思议地回头,只见一把空空的椅子。
今天一切都仿佛没有改变。然而以后一切都会改变。